• 工作以來,我的腦中時不時地在整理「如何系統化自己的投資架構?」這件事。儘管市面上已經有許多投資經典,或是由像財報狗等團隊規劃的財報學習書籍…但對我來說,他們就像零散在地上的寶石,還沒有充分地整合成一組投資架構。
  • 因此,我試著把投資的流程用文字表達出來,整合成上圖的 6 行字。我認為要了解投資這件事,可以從這個簡單的數學邏輯開始思考:

股價(P)= 每股盈餘(EPS)x 本益比(PE ratio),因此:

投資報酬率 = P 的變化 = EPS 變化 x PE ratio 的變化

  • 因此,一個投資股票的人會賺到(賠到)什麼錢?投資期間的 EPS 成長(衰退),以及 PE ratio 的成長(衰退)。
  • EPS 成長(衰退),反映的是投資期間內,公司實質上獲利等基本面變化。一般的財務分析、對未來幾季 or 1~3 年的營收獲利預估等,都是針對這個環節的工作。
  • PE ratio 的成長(衰退),主要反映的是市場對企業「長期」獲利能力的期望和信心水準變化。我認為這個是相對質化、不確定性高且難以被多數投資人掌握的環節,需要投資人對 1)產業格局變化;2)市場氣氛的判讀;以及 3)投資週期位置「異於市場」的 insights。
  • 實際上,投資人「數倍」的投資報酬率幾乎來自於 PE ratio 的變化;但從黑暗面來看,「慘賠」也幾乎來自於投資人以過高的 PE ratio 買進股票。因此,決定長期投資績效好壞的關鍵也在於此。
  • 長期而言,個股的 PE ratio 將反映企業獲利能力的提升或衰退,這也是我們做投資分析的最終目標。
  • 為什麼要分析產業的基本性質(成長 or 景氣循環)進入障礙、發展階段(早中晚)和競爭格局變化(市場集中度)?為什麼要探討公司的競爭力及來源?這一切都是為了判斷「公司能不能在長期增加自己的獲利能力?」
  • 用投資分析工作的流程來說,觀察產業的成長性、以及市佔率的變化,目的是幫助研究員估計出企業 EPS 的長期成長性 – 如同前面所述,而這正是決定企業價值的最重要因素。
  • 這個思考架構,幫助我把所有接觸到的投資哲學、技術、資訊,有效率地整合進同一個流程裡面,也是我所謂的投資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大家也不妨嘗試整理出自己的投資原理,個人認為相當有效。

投資備忘錄:投資研究的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 有 “ 1 則迴響 ”

發表迴響

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