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年度回顧對我來說,是每年一個重要的儀式。
當然工作的內容上我已經做過一次(部分決定你年終獎金的期望值…),不過我還是會試著從「我」,而不是「在 OO 公司上班的 OOO」的觀點,再度思考一次下面這幾個問題:
- 過去一年,我達成了什麼成果?
- 你有覺得今年比去年變得更好/壞嗎?
- 我預期要完成什麼,但因為什麼原因阻礙我完成?
- 不論好壞,除了計畫要完成的事情,我又額外達成了什麼事?
- 這些額外達成的事對我的長期計劃有正面/負面的幫助嗎?
- 過去一年,你想要感謝誰?
- 最重要的是:未來一年,你想要變成什麼樣的人
我自己把上面的問題都想過一遍後,才發現 2019 年還滿「複雜」的、甚至我覺得有點不及格。在職涯、人生,以及投資這個我目前最重視的三個面向上,正負面事件都有…然而我總覺得在這三個面向上,我沒有那麼積極地去管理這些事情,就這麼讓好事壞事隨機發生。以下就一一討論這三個面向:
學習:一個卡關卡到國家機器動得很厲害的階段
如果用 AMZN 這間公司的財務狀況來講,2019 年是一個獲得會計利潤的年度:帳面上好像幫客戶和公司達成了些什麼計劃、多看了一些公司,但我非常清楚知道那僅僅是在發揮 2016~2018 年累積出來的、還不成熟的老本。
老實說,我覺得自己在 2019 年在「如何成為一個頂尖分析師」這點上,幾乎什麼都沒學到。其實這我在年中的時候有察覺到,但前陣子師傅跟我 go through 整年的進展時,我才認真體認到自己在這行還有很多路得走。師傅說,要成為一個超一流的分析師(她沒有說超一流,這是我中二病發作),有三個階段得過:
- 事實(容易取得的完全公開資訊 & 要花力氣去問的半公開資訊)的充分掌握與更新。基本上有 70% 的分析師這點都做不好
- 對市場預期的敏感程度:獲利創新高不會推動股價,獲利優於預期才會。要學會辨識出哪些「聲音」(公司、產業、其他同業、客戶…等)總是擁有比較高的勝率,並且去善用這些聲音的力量。95% 的分析師做不到這點
- 成為早一步發現,並扭轉市場共識的「聲音」:這超難,需要前面兩個階段的全集中投入,包括深度研究與廣泛的 networking。99.5% 的分析師做不到這點
我大概還卡在事實的這個階段,我想接下來 1~2 年再不通關到下一個階段,我大概只能變成一個平庸之輩,甚至在個人投資上最好完全依靠 ETF 而非主動選股。希望我早點開竅。
至於今年還是看了很多書、也開始聽科技島讀和大人學的 podcast,1月到農曆放假前整理一下給大家再分享。不過這一塊也是有點胡亂吸收,我得重新規劃一下。
投資:打敗大盤,但不是 100% 知道為什麼能贏
2019 年我不論是美股還是台股,我都有優於大盤 5% 以上的報酬表現,同時在 Sharpe/Sortino ratio 都有比大盤指數有更好的表現,數據顯示的結果是我成功取得了在風險調整後的超額報酬。


數字上我有賺到錢,但我在思考上是相當焦慮的:因為我其實不是 100% 的了解為什麼我能取得這樣的績效。在這個評價迅速提升、市值開始反應 2020/2021 甚至更長期盈餘展望的環境下,我卻因為工作繁忙的緣故而沒有做任何理性的處置,反而拿到了看起來不錯的報酬…這種運氣導致的結果,背後的風險在事後想起來實在相當恐怖。
我不覺得我在 2020 年會有相同的運氣。在這個景氣明朗程度逐漸下降的環境(和大家在媒體上感受到的剛好相反),我得在投資職涯上學習得更快。
大概是這樣。其他像是參與爸媽公司的電商團隊經營,過去這一個月在弄石虎抱抱的電商運作,這些 side project 有機會就再跟大家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