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像得做出些評論,因為身邊越來越多人問我的看法是什麼。文長,慎入啊。
那就開始吧!
先說結論,我個人是不會走這個流派啦,因為個性、作息、職業內容都不適合讓我這麼做,重點是:我做這件事一點優勢都沒有。
但我也不會覺得瘋狗流是什麼異端學說,畢竟綜觀歷史,我滿肯定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定比例的散戶投資人會靠這個方法賺錢;機構投資人靠這種方法的可能就更多了,只不過大部分是投信和避險基金的 PM。
學術上,你如果去看 asset pricing 對於動能風險因子 (UMD/MOM) 的研究,也可以看到滿多成果,從 Carhart, Jegadeesh, Titman 等學者從 1990s 初期針對股價動能做研究為濫觴,到後來也有所謂基本面動能研究的出現。
我不確定這樣描述合不合理,但目前我眼中的瘋狗流,大概就是基於承擔動能風險因子的一種投資方式。動能風險因子,確實能夠在一定時間內產生優於 CAPM/FF3 報酬的 Alpha,同時降低波動程度,進而拉高 Sharpe ratio。所以雖然做法不盡相同,我確實也在自己的 MFA 策略中做了一點 momentum tilt。
但畢竟整體來說啊,股價/基本面動能不會漲到天上去,動能策略也存在報酬反轉的現象:用白話文來講,一直漲的股票 = 贏家,一直跌的股票 = 輸家,報酬反轉 = 現在的輸家在一定時間後,通常看到是 12-24 個月後,會變成贏家的現象 (這邊要請專家延伸說明了,我沒那麼專業)。
我們假設明天開始動能策略被反轉,這些瘋狗流的投資神人們「理論上」使用同樣的動能策略,應該會在接下來遭受到頗為嚴重的打擊啦。
但假如這群神人依舊能繳出厲害的成績,要嘛他們在過程中改變承擔了其他風險因子,要嘛他們的瘋狗流作法中,有某些動能也無法解釋的 Alpha。
不論是哪一種,都跟我認知的順勢交易、動能交易為本的瘋狗流不一樣了,那就真的是所謂風險調整後的 Alpha,可能建立在神人們擁有的某種資訊優勢 or 交易優勢的某一,或兩種面向都有,很棒。
不過既然是無法被解釋/無法因為承擔風險而獲得溢酬的那個 Alpha,那長期之下這個異常現象應該會被消滅掉啦,畢竟競爭和 AUM 規模都會拖累嘛。
OK,相信你們看到我碎碎念一大串應該煩了,我簡單說我的最終想法:重點是你要把瘋狗流從動能風險中 (…或其他種可以系統性承擔的風險因子) 剝離出來,看看是真的有風險調整後的 Alpha,還是僅是單純承擔風險而已。前者需要資訊和交易的優勢,後者只要曝險在 UMD/MOM +槓桿就好,不用白費太多力氣,也不用把神人當神來拜。
附錄 A:升鴻投資學長的補充
“學弟就是專業,我來試著回答一下我的理解。
瘋狗流跟純動能真的差蠻多的,我自己是從來沒有因為某支股價強就追股票,幾乎是一次都沒有。
因為我一直覺得純因為股價強就追,勝率太差了。筋肉學弟常因為純股價強就追才被我唸(雖然他過去績效也不錯),但我跟他說,有那麼多不只是因為「純股價強」的機會,為什麼你不做那些更有把握的呢,他後來有改了,覺得有差。
一支股票在漲,我會追,我一定要知道為什麼它在漲,這題材或基本面動能的持續性如何。在我的經驗裡,能讓一支股票短期推升至少15%漲幅,通常能在至少一週到兩週內,產生有足夠強的市場共識,簡單來說,追了要有人跟啦,就算是主力,自己拉股票也只能拉第一根,題材不吸引人,第二天就掉下來,也只能摸摸鼻子停損,這種案例很多,每天在查籌碼的人,就知道這是主力日常😂
這部分你可以說算是財報狗他們的延伸,以產業趨勢為主,只是我們不會先埋伏,我們一定要等股價發動才跳進來。對瘋狗來說,時間很寶貴,絕不等盤整,只到處咬主升段。
另一個很大的alpha來自籌碼,瘋狗每天晚上都會很認真查籌碼,其實這很關鍵啦,我幾乎沒看過哪個神人不查籌碼的,重點就是去猜市場的參與者在想什麼,是想要做一段還是隔天就閃,他想做這支股票的手法是什麼,這都會大大影響我們的判斷,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隔日沖做出來的漲停不要追,光是能區別,勝率就有差了。
不過我個人比較開外掛,我傾向想辦法直接把這人找出來,變朋友,聊想法,我也的確後來才知道,很多原本查籌碼得出的推論,跟事實常有差距,例如我以為這是A買的,認識他後,我才知道這點還有B主力,他們的想法有差異,我再去各自理解他們怎麼做的,進而未來在判斷上更準。(這裡有個關鍵,為什麼主力要跟你變朋友,因為我會想辦法跟所有人做到雙贏,只要願意跟我交流,我都會誠心誠意幫助他,如此就會彼此持續交流,這也是我認為能有源源不絕資訊優勢的關鍵。)
這也是我為什麼不怕讓別人知道的原因,因為我不認為程式寫得出來,程式可以模仿一些純價格的技巧,但我覺得幾個關鍵的東西,都是比較質化的。所以我相信程式學可以有alpha,但跟神人比,肯定差距不小。
我甚至認為,更多人來當瘋狗,大部分時候對這群人是有利的。
在我認識的各流派裡面,有盤中點火、有做出長紅棒、到最後鎖漲停,他們沒有同時說好,但常常會做到同一檔股票。不管如何,都是動能的一種延伸,只是週期不同,時機不同,但以我個人的理解,愈多人來做,整體來說對瘋狗是好的,因為就會做出中鋼那種連續多根長紅棒,10年來沒看過的不科學現象,這其實在我眼中,是有一大群不同流派的動能交易者,做出來的K線圖(在這邊不得不得意一下,我覺得我是少數同時都認識這些人,知道他們在想啥,所以能相對有自信知道這整個脈絡的人)。
總之,瘋狗絕對不是單純看價格啦,我只是最近想開始說,有空想到什麼就慢慢一篇一篇講,但我發現市場開始就有自己好多對瘋狗的解釋,其實都解釋的不差,但說實在,都只是解釋到一小塊。
不過蠻喜歡學弟你的文章,你很科學嚴謹,但這種寫法太硬,很難進入大眾,所以就讓我這種寫故事的,慢慢讓一般人理解吧~”
*升鴻投資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E5%8D%87%E9%B4%BB%E6%8A%95%E8%B3%87-108234220675813/
附錄 B:清流君
“分析得很棒,個人覺得瘋狗流除了大部分的UMD/MOM以外還有少部分的SMB/RMW。另外MTUM比較偏向分散投資的Closet indexing型Fator ETF,瘋狗流剛好相反是Concentration,在動能因子表現好時會更狂更瘋狗。當然除了量化層面以外,裡面肯定還有一些質化的因素。”
*清流君 YouTube 頻道(1.5 倍速最佳):https://youtube.com/user/Crazyboy8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