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 (2022年) 我決定要來認真記錄一下自己的美股觀察清單,這次也會把加入清單時的股價一併輸入。接下來會嘗試每個月 1 日的時候寫一篇文章來評論一下,尤其是個股觀察清單 (可以參考 “Active" 這個 sheet) 的變化,不論是股價顯著的變動 (vs. S&P 500)、觀察公司的加入或撤出,藉此來訓練一下自己對於這些追蹤個股的敏銳度。
雖然是看軟體的分析師,但我自己私下會看的股票除了軟體和科技成長股之外,也會追蹤一些覺得有趣的非科技股,而這些股票會放在 “Active" 裡面。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一部份的重心會放在因子投資和資產配置,可以參考看看 “Beta"。
觀察清單 @ Google Sheet 的公開連結如下: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9vKLUxXYv3qeZkjAt-FP1R-JryQcVlbv82eWUXgDJTA/edit?usp=sharing
最後截圖一下目前為止這份清單當紀錄:


Freddy 大您好,去年開始參考清流君和您的文章後也開始建構了自己的因子投資組合,這邊想請問您的 Beta 策略中大型成長股所選用的標的從 QQQ、MGK 到最近的 VOOG 是基於什麼考量呢?因為追蹤的標的不同嗎?還是為了要增加持股數量、降低波動呢?
讚讚
QQQ –> 指數編列的邏輯上不符合大型成長股的定義,而且只能從 NASDAQ 選進股票。
MGK vs. VOOG –> 都符合大型成長股的定義,惟 VOOG 一來追蹤個股數較多,更容易出現規模因子 SMB;另一方面也在因子曝險上有出現顯著的獲利因子 RMW,故選擇之。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