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角度來看,S&P 500 也沒有那麼的「被動投資」就是了,畢竟品質的篩選上委員會有自己一套針對品質因子的選股邏輯。
報酬 = Alpha + Beta,我在投資與人生的觀念方程式
雖然我個人不是很照單全收 Ray Dalio 的看法,但他斯多葛式(Stoicism)的工作守則,確實是我在工作上刻意練習的。而在投資上,Return = Alpha + Beta 這個 risk parity 的等式,則是影響我投資哲學與策略的框架。
因子投資 EP03 – Fidelity Contrafund,32 年來長期打敗大盤的秘訣
從 Danoff 接手 Contrafund 以來,如下圖所示,這支基金一直都有非常驚人的長期年化報酬 (這邊偷懶用 1995 年以來的資料),Sharpe/Sortino/Max Drawdown 都遠遠打敗同期間的 VOO/VFINX (S&P 500)、VTI/VTSMX (美國全市場指數) 和 VUG/VIGRX (美國成長股指數),而且這個長期績效從 market correlation 來看,很顯然不是來自於承擔更高的 market Beta 風險,而是有其他的因素導致 Alpha 的出現。
美股觀察清單,2022年3月1日
今年 (2022年) 我決定要來認真記錄一下自己的美股觀察清單,這次也會把加入清單時的股價一併輸入。接下來會嘗試每個月 1 日的時候寫一篇文章來評論一下,尤其是個股觀察清單 (可以參考 "Active" 這個 sheet) 的變化,不論是股價顯著的變動 (vs. S&P 500)、觀察公司的加入或撤出,藉此來訓練一下自己對於這些追蹤個股的敏銳度。
因子投資 EP02 – 你喜歡的 $QQQ,本體究竟是什麼?
回歸正題,還記得一開始談 $QQQ 如果計算 2000 年開始的績效,報酬與風險均落後 $VUG/$VIGRX = CRSP US Large Cap Growth Index 的事實嗎? 而 2010 年後又大幅打敗了這個 benchmark。NASDAQ-100 這個以大型科技股為核心的市值加權指數,在下一個 10 年仍然能打敗大型成長股指數、而成長股指數也能繼續打敗 S&P 500 ($VOO、$SPY)、全市場指數 ($VTI、$ITOT),甚至是全球股票指數 ($VT、$VWRA、$VWRD、$ACWI) 嗎?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